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翰高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翰高新闻
卓民 | 色之“韵”,从一片树叶说起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22-12-01


01.jpg


色之“韵”,从一片树叶说起

文/卓民



生长的茁壮与败落的印记之交织,秋天的树叶是侵蚀与残留之合体,它内含时间(季节)、空间(地域环境)。


各种色的“呈象”合于一叶,是“自然生成”的结果。我们的祖先,又何尝不是看着这千树万叶自然呈现的斑斓色彩,去编织东方人的色彩关系: 把自然生命体的全部视为采撷色彩之源泉。故而有苦涩与灿烂、晦暗与亮丽、鲜活与呆滞、颖泽与溃糜、皱折与光滑、错叠与整齐之比对并置,以生命体的萌生、茁壮、繁茂、枯萎乃至败落来穷尽色彩,讴歌生命,“以色媚道”。



02.jpg



一、自然色彩的“生”·“成”


“生”是发生,两种以上的“色”之间发生的晕化、渗透、浸润、腐蚀、侵蚀、溢出,一种动态的发生介入状态。“成”是变成、结果,是动态介入状态的“一时停留”。

自然界的树叶始终处于一个“生”与“成”有节奏(旬)的变化中。我们看到的是它一个时节(旬)相对稳定的色彩呈象状态。

1、自然色彩的呈象与“色材” “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的认知与对应

自然中原始鲜活的色彩呈象,是自然万物对某地域、气候、土壤等各种环境诸要素的综合反映,它因时间、季节变化而色彩缤纷,色彩是“物自身”----树叶的“季节”变化。


东方传统色彩媒材(素材)是由“岩彩·泥彩(土色)·墨彩”三素材所组成。从南北朝至隋唐的五百年间,以“岩彩”为主导,以“泥彩·墨彩”为辅助,以壁画为载体的色彩绘画发达成熟;五代·宋以后,又以“墨彩”为主导、“泥彩·墨彩”辅助,形成了纸绢卷轴载体的绘画样式。“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始终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这其中支持体(载体)变化引发使用素材的顺序变化,已成为研究中国绘画演进变化内部逻辑结构的关注点。


03.jpg


2、“岩彩·泥彩·墨彩”,当代中国绘画由三素材引发的材质表现思考


一片叶子上叶色“生”·“成”的发生与变化,为“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的“色彩彰显”提供了世间绝无仅有的“色材”质感语素。这三种东方绘画素材媒介,是至今能够独步世界画坛的精彩之处。


“岩彩”材质的优势是天生丽质,色体感强;“泥彩”介于“岩彩”与“墨彩”之间,中和调节着两者间的差异;“墨彩”则以它微颗粒的特质,在绘画中引入了毛笔工具,而使绘画由色彩“涂抹”拓展至有笔迹意蕴的书写体“画画”。


04.jpg


当我们看到叶子上类似水迹冲撞出的边缘轮廓,我们就会联想到微颗粒“墨彩”的神奇效应;看到色体感强、有着丰厚质地的色彩晕化,我们就会感知到粉末颗粒材质是这种视觉映像的来源。一片小小的叶子,就能让我们参悟到“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的并存和共有。


05.jpg



三素材拥有自身独立的材质特性,它对应着自然万物,同样对应着自然树叶生成·衰败过程中色彩变化和质地盈缩。叶子失去水分会变为深褐红、黑,质地变得薄而脆弱,而色彩却显得深沉;之后,终归枯朽,呈朽槁灰白之状。这些内含不同生命形态的色彩意向,从更深层的意义中显示出色彩与生命的息息相关。


同时,“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作为色彩语素的基本量不如化学合成色彩而在制作中受到限制,但在不同材质表现为主语的现代美术中却有其优势。比如红色,因自然材质不同可以有“岩彩的红”、“泥彩的红”和“墨彩的红”,而三者的重叠交织更是可以演化出无尽的组合搭配。不同自然素材所能构建的艺术表现语义形态其边际之广、之大、之深,是建构21世纪东方绘画的基石。绘画制作时的诸多不便,源于它要尽可能地保持素材的原汁原味,以达到素材语义诠释的最大极限。


06.jpg



3、以“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为对象的呈象设计


岩彩材质的色彩呈象设计(人为预设),原则上以“岩彩·泥彩·墨彩”三素材为对象展开。对中国画家来说,宋元以后的绘画传承“墨彩”属于已知范畴,“岩彩·泥彩”的使用特点及发色的利弊把握,尚需学习。


在当代岩彩绘画的制作中,材质作为主语,让不同素材的色与色之间发生自然的浸润,达到“使其然”的天作之美,是当下岩彩绘画的一个课题。凹凸的地仗处理,放任自由的涂抹、堆积,制作前的各种思考、念想,叠层设计,显与露、晦涩与亮丽,都是思考的对象,我们从树叶上所观察到的各种“相貌”,是刺激色彩感悟的一种便宜。这其中,如何使“材质呈象”是关键。



二、从一片叶子到“人造物”,“生成样态”与“生存样态”


树叶显现的是一种生成样态----生命体的生成过程样态(形态);现代社会,还有另一种生存样态,即“人造物”在自然环境下的存在样态(形态)。


顾恺之曾有“迁想妙得”一语,迁想只对应有灵性的生命体而言。在当代,人类面识最多、接触最广、且无法回避的是机器生产制造的物品:我们的居所、用物,我们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无所不包,我们身处在机器生产制造物品的包围之中。那些“物”的“生存样态”,事实上也构成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视觉感受图像。


“生存样态”-现代社会充塞着无数的“人造物”的“生存样态”


07.jpg


这是一种“物”的“生存样态”,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另类的“生存样态”。


赞美生活是过去绘画的主题,当人们还痴痴地幻想着一切都会向着美好的理想社会进发的时代。现实是衣足饭饱的人类却时时感到日益增加的生存危机和不安。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这一代、下一代陷入了无止境的生存竞争的漩涡中。


于是,我们的感悟不单是生命体的“生成”艰难,我们也共鸣于那些“物”的生存样态。在那里看到“物”与“时间”的对话。这些也构成了当代绘画的母题,也是当代岩彩材质关照的对象。



三、片叶的色彩感悟



150年前西方文明的东渐,随之而来的关于艺术绘画类诸如造形、色彩、空间等单词,也成了东方古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讲坛上的常用语。其中东方线描造形、留白(余白)空间等专属词语,似乎逃避了西学浸透之命运(尚存疑)。而色彩,实在是拿不出什么招数可与之抵御。西方的色彩学及色彩表现方法,几乎是浩浩荡荡、全面进驻了东方绘画的各个画域。好在还有水墨画,以墨分五色净身而独立朝纲、睥睨色彩而维护着东方艺术之体面。


东方真的没有色彩了吗?王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那句后人杜撰的话,在画界常常耳熟能详。


“四季衍生,替而行之,生生不息”。东方不只是有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被礼教秩序化了的观念色彩,更有着千千万万的民众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色彩感悟。


08.jpg



落叶悲秋,人们在童年愿意听春天里的故事,而垂暮之年更多看到的是那些落叶的悲凉。本文摄取的落叶大都在深秋时节,枯萎之际的斑斓,槁瘪死灰前的涸竭。片叶之“色”的呈象,如此丰富多彩,似乎写尽了树叶一生的旅程。细看那些斑驳陆离的色痕印记,我们感叹造物主的入微精致:赭红色的底色,像是树身流出的精液血脉,而绿色的残像,告诉我们它曾有过的夏日重阴。黑灰暗红的斑点,呈现出每片叶子不同的经历,而浅黄色的苍白,却另有一种惨淡人生的洁净。



(注、本文原稿取自2022.11.27卓民·岩彩,第九次线上公开讲座《色之韵-自然色彩的呈象与岩彩的色彩生成,从一片树叶说起》,由作者重新编写而成。)


09.jpg



艺术家简介

卓 民


东京艺术大学讲师

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特聘教授

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特聘教授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主要个展


筑波美术馆99/茨城县五浦天心纪念美术馆00/上海刘海粟美术馆03/日本桥高岛屋美术画廊04/北京中国美术馆04/北京798艺术区三度半艺术空间11.13/东京银座SILKLADN画廊2012/日本中国文化中心18/北京798艺术区艺术工厂18/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18


出版著述


《卓民岩彩画》(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岩彩绘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卓民水墨画》河北美术出版社


收藏

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大歌剧院美术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