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翰高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翰高新闻
卓民说日本画、中国画、岩彩画(连载之二)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22-10-11


编者按:9月26日,由香港岩彩艺术学会主办的“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视艺大楼顾明均展览厅开展。28日下午,香港岩彩艺术学会在线上举办了岩彩研讨会,胡明哲教授和卓民教授受邀进行了线上讲座,针对岩彩的前世今生、当下和未来提出自己观点。讲座有深度有广度,有思考有情怀,对于岩彩绘画的学习及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美术史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今以连载方式向大家推出卓民教授讲座中的文章,愿岩彩之路越走越宽。



01.jpg

卓民说日本画、中国画、岩彩画

——为香港岩彩学会成立展的书面发言




中国画与中国的岩彩画

中国画称呼、概念的出现,与日本画名称的出现类似,与中国的近现代史有关,不再赘述。


一、关于“中国画”的概念


现在的中国画概念,是以近现代流行的中国绘画语言形态样式作为“中国画”概念的基本内含来设定的。2004年12月号《美术》杂志发表的《21世纪中俄艺术对话》,杂志社主编王仲先生在接受俄罗斯理论家梅里尼科夫的提问时答道:

“我本人倾向于从工具材料的独特性来界定‘国画’,因为‘国画’在视觉审美上的独特性,也正是来源于这个画种工具材料(笔、墨、宣纸和水)的独特性。因此,可以简括地说,“国画”就是很有中国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当然,这种很有中国审美情趣积淀的水墨画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工整严谨的工笔水墨画,一种是恣情纵意的写意水墨画。” P63



02.jpg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研讨会卓民线上讲座



如王仲先生所说,中国绘画的界定离不开工具材料。顺着这个逻辑推理我们不难发现,出产于元末明初的宣纸,在明(1368~1644)中期徐渭(1521-1593)的写意水墨作品中的表现最为典型。但是,徐渭的写意花卉并不代表明代的主流绘画。至清朝(1644~1911)前期,石涛、朱耷及稍后的扬州八怪,都曾大胆地在宣纸上演绎水与墨的渗化浸透,影响深远。即便如此,扬州八怪在清代画坛中的地位还只能说是“偏师•旁门”。宣纸写意水墨画的形成,最终是由清末民初后海派旗手吴昌硕(1844-1927)来完成。1920年代至80年代,是生宣纸写意画风靡中国画坛的时代,绘画题材从花卉延展到山水、人物。并以写意画样式完成了传统保守的文人画笔墨体系向近、现代中国画的转变。写意画成为中国画概念核心价值观念的体现。


03.jpg

胡明哲岩彩画《暖阳·东欧行之七》



通过观察这一渐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宣纸渗化不单是取悦于人的视觉感官,而是借宣纸支持体,解构•重组了水墨画的笔墨构造语言体系。王仲先生2004年对中国画概念的界定,基本上取自这一时期的中国画现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


1、中国画概念内涵意义的界定与工具材料密切相关

比如,敦煌莫高窟砂砾岩山体的石窟壁画,就必然需要与之吻合的矿物岩彩材质作为它的媒介。虽然那时已有“墨”,但“墨”仅作为黑色颜料发挥作用。彩色壁画中基本上看不到墨的晕化、渲染,这是因为壁面即使是做了地仗,它还是吸水的,不宜渲染。比如绢本支持体与媒介素材,显然,微颗粒的墨彩是绢本绘画的首选媒介,它可以让笔墨尽兴、渲染自得,而厚涂的岩彩就不适合。


04.jpg

陈文光岩彩画《 2022 - 壬寅 》



2、中国画概念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如果是北宋,中国画的概念是偏向画院体的严谨风格,格物致知、精细刻化、深入描绘。这与之前唐朝寺院石窟壁画的大气磅礴、色彩浓艳、粗犷有力的绘画样式形成对比。同样,宋画和唐代壁画都是制作型的,但一个是壁面、一个是绢本,相差很大。而明代出现的一蹴而就、非制作型写意画,又与唐宋绘画的制作型体系不一样。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画概念,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解释得当,它并不是一个对过去任何时代都可适用的概念;也不是对将来的中国画有所制约的一个概念。


05.jpg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展览现场



“唐画不在”引出本文的主题:中国画与中国的岩彩画

从王仲的中国画概念中我们得知,中国画就是“很有中国审美情趣的水墨画”。简约化后就是中国画=水墨画。显然,这里面没有“色彩的唐画”。的确,在过去中国画概念中,没有唐画概念,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留学生留学日本,接触了日本美术史后才有所知晓的概念,日本称之为“唐绘”。


唐代绘画这个问题,本来,随着1900年敦煌石窟壁画的发现就应有所结论。然而,等了将近一世纪,直到20世纪末的1997年,留日研修美术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胡明哲,在《美术观察》杂志上撰文,首次在中国美术界提出“岩彩画”概念,并以隋唐石窟岩彩壁画,作为中国“岩彩画”的根脉,才引起了美术界的重视。


如果从绘画使用的主要媒介对绘画进行命名的话,“岩彩画”就是“唐画”、唐朝的绘画,或色彩的中国画。所以,中国岩彩画的提倡,首先是对中国绘画史中存在断层的认知,其次是完成对南北朝、隋、唐,近500年间石窟寺院壁画绘画样式的正确表述。笼统的壁画表述不能反映出绘画的语言样式形态。


06.jpg

张新武岩彩画《果实》




二、中国的岩彩画


岩彩壁画是中国早期成熟的色彩绘画样式

战国时期发现的帛画,已使用矿物岩彩进行绘画制作。西汉东汉约400年间、墓室壁画、画像砖石上的彩绘也有岩彩色的发现。但总体上,从成熟的绘画样式必须具备的造形、色彩、空间、材质各项形态要素的综合考察看,推动和促进中国岩彩画迅速发展、形成样式的是与佛教的传入、佛教美术有关。兴建佛教寺院石窟需要绘制大量的壁画,壁画的盛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查一下南北朝至隋唐宋的名画家辞典,大部分画家都涉及壁画的制作。



07.jpg

卓民岩彩画《不夜城-上海》



克孜尔•敦煌是中国岩彩绘画的根脉所在,也是纸绢绘画的元典。

壁画在先、纸绢在后;借鉴或挪用、移植或并置;离开了壁画提供的原创造形元典,很难解释五代•北宋绘画中突然降临的成熟的造形表现和语言形态。近十年以来,我一直在收集、寻找晚唐•五代•北宋纸绢绘画如何汲取壁画、传承壁画,借助500年壁画的原创言语深化、改造,进而形成纸绢卷轴中造形语言样式的轨迹。同时,以敦煌壁画为例,调查考证盛唐色彩壁画经由吴道子的“白画”之变,岩彩壁画向纸绢墨彩绘画转变,其背后驱动它变化发展的艺术逻辑与规律。以上两个方向的研究,涉及中国绘画史上“唐宋之变”的课题,也是讲清楚中国石窟寺院壁画艺术是东亚岩彩画之源的关键。


本文限于篇幅无从展开。笔者曾在2022.2.28线上《卓民•岩彩》第六次公开讲座,发表《壁画走向纸绢-笔法受容与浓彩放弃-试论敦煌壁画“色面造形”向“线描造形”的过渡》,2022.3.16线上《卓民•岩彩》第七次公开讲座,发表《岩彩壁画向绢本绘画的转变-摹仿、移植,北宋•南宋画院体绢本墨彩绘画的再建》,该两次讲座都涉及上述问题。


08.jpg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展览现场



寄予厚望----创建中的敦煌美术学

中国岩彩画在中国画既成的体系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中国绘画史自宋•元以后建构形成的文人画、文人画评价体系,及其后七、八百年中文人画的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独霸话语权的缘故。这里,没有造形原创,没有加工素材、做地仗、涂底色、兑水兑胶,工作在寺院石窟民间画师工匠的地位。1920年代,包括“五四”前后中国画的改良、革命,曾有人想借西画写实,改变传统旧习,如今也已灰飞烟灭。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都市文化崛起、社会走向现代,与此相悖的是中国画坛却出现了传统文人笔墨画的强势回潮,令人瞪目。


09.jpg

钟大富岩彩画《活水》



就像被失去记忆的“唐画”一样,中国岩彩绘画在当代举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属于岩彩材质的涂抹体系,而不是书画同源的书写体系;是民间工匠画师们为信仰奉献、或为生计所迫的制作行为,而不是士大夫文人游手好闲、自娱自乐的信笔拈来。民间工匠创造了中国美术无数个原型•经典•图式:在敦煌隋代、初唐、盛唐的石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完整的扇型松叶;勾勒点叶的画树法;米点山水的原型;断崖绝壁的造形;山峦屏嶂的重叠。还有早于郭熙三远法的“间隙”空间构造等等。我们期待着敦煌美术学的深入,期待着中国早期色彩绘画原创的昭示,工匠画师们的画业被重新评估的那一天。


10.jpg

苗彤岩彩画《石谱》



现代、从学习日本画开始的中国岩彩画重建,举步艰难

如前文所述,中国没有“唐画”的传承,恰恰在邻国日本,保存并延续了唐画并传至近代,为日本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传统资源。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们发现,东山魁夷、平山郁夫作品中的岩彩厚涂绘画样式,渊起于中国的唐代壁画。

“他们发现了东方古典绘画传统中的另一脉络----南北朝、隋唐时期,直接用岩彩涂绘、以岩彩材质形态语言为主的中国绘画,或称为色彩的中国绘画。它是一个纸绢绘画之前完成的,独立的自足的形成体系的东方绘画语言体系。”于是,他们有了对中国美术史的新的思考。

1、用纸绢绘画的语言形态去诠释壁画是一种本末倒置。(岩彩在前、纸绢在后。)

2、敦煌壁画具有原创性,与汉画像砖石的造形、中国本土文脉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

3、纸绢绘画的样式发展与成熟,受惠于岩彩壁画发达的艺术表现。工笔画与工笔重彩画与岩彩壁画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体系。

4、中国绘画要恢复、复兴这一古老的岩彩绘画传统,它的颜料来源如何解决。

5、岩彩绘画繁冗的制作与水墨画写意性挥写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唐绘”的制作传承;习惯于水墨的墨晕水染、滋润浸化;岩彩画的教学体系如何设计;等。

中国从来以为自己是一个重视传统文脉传承的国家,然而唐画不传,如今却要向邻国日本学习唐代绘画,学习现代日本画,这些,也构成了中国岩彩绘画在当代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似乎岩彩画是日本画在中国的漫延、是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蚀。殊不知谁在数典忘祖。



11.jpg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展览现场



为“岩彩画”正名


为“岩彩画”正名,首先需要说清楚历史上的唐画是不是岩彩绘画。以目前日本所存唐绘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态为参照,敦煌石窟壁画最接近。所以,对敦煌壁画的摹写研究,是解释唐代岩彩画样式的重要途径。其次是考证传去日本的“唐绘”与“大和绘”的关系及它们使用岩彩材质的共同特征;再次是对近现代转型后的日本画与“唐绘”、“大和绘”关系的考证。


12.jpg

莲羊岩彩画《追光》



岩彩绘画是一个以绘画媒介素材特征命名的画种。在古代,它曾经是人类共有的绘画素材。在之后的流变中,大约在公元400年至800年,在中国的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以寺院石窟宗教壁画形式出现的岩彩绘画成熟发达,形成了独立自足的绘画样式。这一时期的岩彩绘画,是以岩彩材质为主要媒介、“岩彩•泥彩•墨彩”三种素材复合使用制作的色彩绘画。

现代中国的岩彩绘画是从学习现代日本画开始的,以90%以上的纯岩彩材质为媒介,与传统的岩彩绘画有所不同,所以,在语言形态上近似于现代日本画。


13.jpg

杨荷香岩彩画《沁》




但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中国绘画史的断层,过往的中国绘画史中没有唐画的概念,中国绘画教程中也没有唐代岩彩绘画的学科。诞生•复兴不久的中国岩彩绘画需要从零开始,创建一整套可供大学学科使用的教程体系。2014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绘画高研班开课,为中国岩彩绘画教学课程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由胡明哲老师为学术主持,陈文光、卓民、朱进、张新武五人组建的教学团队正式起动。在教师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建构起了一整套中国岩彩绘画的理论和教学课程体系。教程体系以中国古典岩彩壁画为元典,并由此出发,设置了《平面造形课程》《色彩配置课程》《大地采集课程》《平凡物语课程》《载体拓展课程》等。其中《材质传情课程》,明确指出“土质媒介”是中国岩彩画创作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与日本画不同的艺术表现及追求方向。同样,克孜尔、敦煌石窟壁画,将为构建中国的岩彩画特色提供无尽的资源。为期两年的岩彩高研班教学硕果累累、收获丰满。学期中举办的《本土•萌芽-中国岩彩画实验教学课程汇报展》(2015.11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结业展《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2016.11北京炎黄美术馆),引起了美术院校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卓民

2022年7月20日


14.jpg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展览现场


备注:文中图片为编者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