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翰高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翰高新闻
王学丽 | 关于“临摹研究”和“岩彩画创作”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22-09-02



01.jpg

岩彩艺术家

王学丽

《 关于“临摹研究”和“岩彩画创作” 》



编 者 说


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近二十年的岩彩艺术家王学丽,对于敦煌壁画临摹研究有着深刻的体悟。她的临摹作品以追求传统绘画临摹方法的“笔韵意趣”与精细临摹方法的缜密严谨,临摹出了敦煌壁画的真实性,质感肌理极具历史感。岩彩创作作品用色大胆,有的灿烂辉煌,有的温润细腻,在强或弱的对比中,和谐的布局于画面。与临摹壁画追求的真实不同,这些创作作品的点线面看似无序,却经过了思想的千锤百炼,在众多场景中沉淀继而提炼而出。往往蕴涵着一个明确的主题。



关于“临摹研究”和“岩彩画创作”


图文/王学丽



关于“临摹研究”和“岩彩画创作”,我想要传达的:


敦煌,完整准确地保留了汉唐间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同时也完整保留了一部中国佛教艺术史;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史籍失落了千余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形式;生动系统地展现了千余年间的社会生活画卷。


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前辈艺术家们在敦煌找到了根源并汲取养分,当今的艺术家依然浸润沐浴着敦煌的恩泽,相信敦煌必然也会影响未来!


岩彩画作为一个悠久而又焕发着新意的画种,像一枚突然开裂的时间胶囊,正需要回到自身文化的内核,借鉴、传承传统艺术,为现实社会服务。基于敦煌艺术特殊的渊源及岩彩画本身蕴含的可能和潜力,在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和忠实于艺术规律的实践体验中,传达过往与现状的种种感悟和理解。


我想要传达的:正是基于岩彩画这一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本身——岩彩画的纯粹性、专业性!为艺术尝试和营养汲取提供更多可能,寻求多元的艺术语言,丰富和拓展艺术表达的语汇和空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汇通的桥梁,是我对艺术追求的初衷和目的!




敦煌壁画临摹研究


敦煌壁画传统临摹作品:


自1944年以来,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代又一代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者探索、整理、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摹经验和方法,已经具有与国外相对应的,自成系统的临摹学体系。将敦煌壁画临摹体系分为:复原性临摹、整理性临摹、现状性临摹三种临摹研究形式,且各成体系,各自有自己的临摹研究方法。


临摹的价值在于保护、研究、传承、传播的同时,还在于启迪着艺术创作者对艺术实践的思考。临摹作品运用传统矿物颜料,并结合传统绘画技艺。通过对敦煌壁画多年临摹研究的认知和感知,将敦煌壁画的所呈现的历史感、肌理感等转化为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岩彩画创作,这也是我长期从事的临摹研究给予我的感悟。


02.jpg

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北侧《说法图》壁画原大临摹 西魏



敦煌壁画精细临摹作品:


在我长期的临摹研究实践中,运用敦煌壁画传统临摹方法与日本古画摹写方法相结合的一种临摹方法。把握壁画的时代风格及精神意蕴,强调真实性与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于“点画”而成,追求严谨缜密的临摹态度,再现原壁画的现状特质;注重材料表现的客观历史性,以及原壁画的质感和肌理效果的丰富和厚重;充分体现画面历史感和壁画感。


03.jpg

莫高窟第329窟《供养人》 盛唐 临摹


04.jpg

莫高窟第296窟《飞天》 隋 临摹


05.jpg

莫高窟第172窟《未生怨》 盛唐 局部临摹


06.jpg

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 五代 临摹



岩彩画创作作品



07.jpg

岩彩画《陵烟高阁》 450cm x 240cm 2021


第一次走进莫高窟,便对壁画中的建筑产生一种特殊的迷醉。每一笔线条穿插、衔接、套联的椽头之下,微启的门窗之中似乎都有着无数个讲不尽的温情和故事。壁画中的建筑依时代的不同而风格各异,但都能反应出当时的人文及风俗习惯,人们对故土倾注着深深的眷恋。现代社会中,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繁衍,房子已层层叠叠,越盖越高,我们目光更多投向的是钢筋混凝土下的现代都市,与壁画中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但正因为在现代生活中的消失不见,这些图像在壁画里的真实样子才让我迷恋。


作品《陵烟高阁》是运用传统矿物颜料、传统绘制工艺进行创作的新岩彩画作品,多用壁画中常用的色彩罩染、叠色、截金、贴金等技艺手法,运用传统绘画颜料(矿物质颜料)的发色特性,于三维立体空间中追求壁画平面装饰特征,反应当下的审美意趣。也是在传承中国古代壁画的绘制工艺的同时进行现当代语境下的再创作。


作品看似无序,正是吸收了壁画中经历了千年的沉淀为养分,壁画中的一条划痕也许就是我创作中一条线,形态各异的线条,启发我对线的认识不再局限;壁画中的一块残破,或泼色也可能是我创作中的一块面的表现,同样有各种形态的面构成了我的画面中不规则的色块。而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的肌理感,也恰巧是我追求的自然而然的艺术语言。我的作品正是因为壁画中的启示,在看似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绘画语言。从点、线、面、体、方、圆、曲、直等的语言交汇中把握画面的节奏变化。注重岩彩本身的特性,即色彩的发色、色彩的叠加及肌理融入的协调性,回归到最初、最纯粹的表达形式。



08.jpg

岩彩画 《云想衣裳花想容》 180cm x 180cm 2019



09.jpg

岩彩画 《夔牛》 30cm x 22cm 2020


10.jpg

岩彩画 《虓虎》 40cm x 25cm 2021


岩彩画作品正是长期从事的临摹研究给予我的感悟。将壁画中的养分吸收提炼,转化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语汇,运用矿物质颜料的发色特性及肌理融入的协调性,结合传统绘制工艺进行创作的新岩彩画作品,于三维立体空间中追求壁画平面装饰特征,反应当下的审美意趣,也是在传承中国古代壁画的绘制工艺的同时进行现当代语境下的再创作。




岩彩画创作系列作品



11.jpg


《自画像Ⅰ》180x180cm 2012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12.jpg

《 自画像Ⅱ 》180cm x 180cm 2012

13.jpg

岩彩画《行者1》 57cm x 75 cm 2018


14.jpg

岩彩画《行者2》 57cm x 75cm 2018


15.jpg

岩彩画 《绣绒•靑》 57cm x 75cm 2019


16.jpg

岩彩画《绣绒•紫》 57cm x 75cm 2019



ARTIST


艺术家简介


王学丽



王学丽,笔名宣历,女,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至今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中国壁画艺术研究工作室,师从陈文光教授,获硕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第三研究室(平山郁夫工作室)客座研究员。

现为: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委员;岩彩艺术学会会员;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聘任导师;英国王储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中国中心导师。




创作作品展览:




2019年 9月:岩彩作品《云想衣裳花想容•裳》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绘画展;


2017年 3月:岩彩作品《自画像1》参加“未来能见度”——全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办。作品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14年 9月:岩彩作品《远方》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


2012年 9月:岩彩作品《男人体》 、《小村印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


2011年10月:岩彩作品《足迹•弯》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览;


2011年 9月:“敦煌意象•中日岩彩”展,创作作品《玻璃碗4》 《小村印象》 、临摹作品《莫高窟第323窟 菩萨》参展;


2010年 9月:岩彩作品《玻璃碗1、2、3、4》《男人体》《女人体》参加 “东方色彩• 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二十年与当代中国绘画》展” ;


2010年 8月:漆画作品《花样》入选由中国美术间协会举办的 《生存•和谐•美好——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并收藏 ;


2009年 6月:岩彩作品《小满•醉眼》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省展” ;


2008年 1月:岩彩作品《予》《合》,油画作品《这儿的天是蔚蓝色的》 参加“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


2002年 5月:油画作品《静物》《窗》《风景一、二》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讲话六十周年展”,且作品《静物》获奖并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






临摹作品展览:




2007年: 合作临摹完成榆林窟第29窟北壁西侧《水月观音》一铺。参加日本京都市立艺术 大学《溯源岩彩画》展;


2016年: 莫高窟第285窟东壁南侧《说法图》一铺,于美国洛杉矶的盖蒂艺术中心“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