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专题报道
承载故土的梦想八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14-11-29

不可重建,但可以复制梦想
  出槐园门前的这条大街,贯通南北,两边新植的槐树披上了彩妆,飘扬着中华槐园的大红灯笼,渲染着盛典的繁华。沐浴着2012年最后的春风,房墉徜徉在清辉里,入园北去,拾阶登山,伫立槐香山的巅峰,一览槐园。那灯辉里的城市,不因落幕沉寂,依然沸腾着,延续着欢乐。粼粼波光里,浮沉的月影,那漫山的虫鸣,令他分享快乐的状态,多了几分念想。他实现了故土的梦想,也实现了他感恩践行故土的梦想。而槐园仅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文化元素,在槐园的周围,放置更多的文化符号,附加厚重,是他思考的新课题。放大文化符号,才能营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
  经过策划考察,拿出了一个成熟的方案。秕邻槐园东面,要建立一座以园林为主的三槐堂,用来举办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沿槐园东去,两街构建仿古建筑,打造文化一条街。紧邻文化一条街的旧林场,建设一座森林公园与槐园东西形成景点呼应,形成文化景观链。房墉宏观的设想,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迅速制订了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规划与规模的构建,将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中心。
  写槐园颂槐园的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房墉已经不但是一个奉献者,而是一切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竭力鼓动者。年末,我看到了那集子,结诗词楹联等,无处不是咏槐园,唱国槐。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读书时期,房墉希望自已成为一个作家,并在文学之途中为之努力过。我们有很多梦想,受制于客观的环境影响而无法实现。而他却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依然热爱推崇文学,这一文字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他曾经告诉我,他有三个愿望,其中包括出一本书。有着这样文化积累和文化阅历的房墉,自然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只有这样的建设,才能凝聚一个企业的向心力,团结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企业自身的力量,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生存质量。
  对外背诵《千字文》,学习《千字文》的活动,对完整背诵全文的奖励三千元;对企业内部员工完整背诵全文的奖励五千元。旨在激励更多的人学习《千字文》的热情,营造一个学习《千字文》,了解周兴嗣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了配合学习《千字文》的活动,邀请学者对《千字文》研究的专家侯学智先生来翰高开讲国学《千字文》。把这一国学精粹,推向了遍及的高潮。经卢煜先生电话告知侯先生的讲座如期开讲,那天一早,我与卢煜先生进入国学课堂。坐在前排听课的房墉,坐姿端庄,一身唐装,率先垂范。学堂内井然有序,或做笔记,或认真听讲,寂静无声。侯学智先生由浅入里,娓娓讲述,
  2012年下半年翰高杯篮球赛开打,并在红十字会一日捐活动中现场认捐三十万。选择两个村庄,普及文化建设各五万。举办杨刚国画作品展及翰高杯《千字文》书法作品展。2012年,是翰高的笫一个奉献年。
  第一届翰高文学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结集在第二期沈丘文艺杂志。创办杂志之初,便得到了房墉的支持和帮助。我送来杂志,请他提出意见。他对活动和杂志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寄予了第二届翰高文学优秀作品奖活动的期望,参与者和受众面更宽泛的社会认知。他说,虽然我有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缺憾,哪怕是给学生一点奖励和激励,或许会改变生命过程。
  我和侯学智先生,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他对沈丘的文化现状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说我们的一些龙头企业却始终在文化的边缘徘徊,没有对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更没有带好头。我想,房墉弥补了这一文化边缘化的缺陷,社会的责任感和远见,让他做了领头羊。翰高的文化现象,决不是独立的文化元素,一定会影响一些有良知的企业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奉献,分担一部分社会文化的责任。这样的影响,仅是历史的肇端,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会在这片有着朴厚历史文化的土地上,迸发出一个又一个文化盛宴。
  三槐堂、森林公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陪同母亲游览槐园的房墉向母亲讲解,这是刺槐,这是蝴蝶槐,这是俄罗斯槐。母亲似是听得一脸迷惘,突然问老家咋办?房墉一样一脸迷惘,半天不响。母亲又说,乡亲不说,可都等着你呢。
  房营村,那个远离县城偏僻的村庄,是让他最放不下的地方。但他不可能拆掉村子,重建一个房营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完全复制一个他梦想中的房营村,惠及包括房营村在内的周边村庄。在他熟悉的土地上,复制一座梦想中完美的村庄,是他唯一能做的,也算是对母亲的交待。
  这一年刘庄店镇委、镇政府向房墉发出了邀请,成立沈丘县翰香置业有限公司。复制梦想的土地,选择在泥河南岸,伊营行政村的一片废旧砖瓦窑坑塘。规避浪费耕地结果是节约了土地,却增加了投资。委托中央美院建筑学院规划设计。投资1,6亿,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可迁居十个行政村,可容纳两万人左右。
  名动乡镇的长安新城•花溪湾社区,成为一道炫目的风景。2014年春节之后,在房墉的引导下,我步行于花溪湾社区中心广场,倾听泥河轻吟,惊讶眼前充盈农家气息的中心广场景象。石碾、石磨、草亭、纡廊雅致古朴,槐树、梧桐树、银杏、桂花星罗棋布。遗憾还不到萌芽绽放的季节,但在初春的风扬里,已经溢满了绿意。广场一侧的健身器材,有三五个儿童嬉戏。部分基础建设仍然有工人在施工完善。建筑规格之高,建设之规范及路灯、壁灯、地灯亮化完备,可谓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他介绍说,社区配套的超市、学校、宾馆、农贸市场、医疗服务中心及文化服务中心都在逐一完善。我揶揄的说,在乡下不管建什么样的房子,都是卖不出好价格的。农民依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渴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但无法支付超越他们收入的生活品质。房墉笑着说,我比你更了解农村的生活状态,虽然我远离了农村,但农村的讯息,源源不断带到了北京。这不过完成我一个梦想以及我对这片土地热爱的释放,根本不可能追求利益最大化。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从这儿出发的目的之一。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路一定越走越窄。我不企求什么,拿出一部收益让乡亲们分享,是一件有意义值得做的事情。你也会从中获得快乐,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花溪湾他再一次实现了梦想,也为他熟悉和陌生的乡亲们,实现了一个梦想。(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王向,系沈丘县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